CES這場期末考,各家VR/AR公司交了幾分的答卷?

时间:2025-11-02 10:26:02 来源:援古證今網 作者:向鼎
  CES落幕,大家心裏的石頭算是落了地,年前基本都消停了,該回家過年的過年,該辭職另尋新歡的辭職,這好像是一種輪回。

  年前的CES對於科技企業來說就像是一張期末考試的卷子,沒人督促,全靠自覺。答的好了自然有爹媽給零花錢,而考官,是所有人。

  所以今兒來看看年前各位交的卷子吧,你給打幾分?

英偉達——拿著做顯卡的錢,操著領導人的心


  CES的開幕前演講從萬年不變的微軟英特爾,到今天的英偉達CEO黃仁勳,足可以看出國企在國際舞台上重量級的提升。

  時至現在,好像所有的東西已經都離不開圖形處理器了,於是,在CES上應運而生了Geforce NOW,這種雲端服務可以把圖形處理在雲端計算完成,然後在實時傳輸到你的電腦上。

  三句話不離老本行,這種技術在VR上有什麽用?

  由於計算過程是在雲端完成,所以我們接收的終端並不需要多高的配置,可能你隻有一台中等配置的電腦,但使用了Geforce NOW以後,可以流暢運行需要Geforce 1080顯卡的遊戲,也就是說這種技術可以降低高端VR體驗的門檻,使更多人可以深度體驗VR,而不是一台手機+一個眼鏡兒盒。


  或者來一些更大膽的推測,如果手機上可以使用Geforce NOW,那麽我們甚至不需要電腦就可以直接在手機上暢玩Steam的遊戲,且遊戲畫麵並不會下降。

  至於可通過Geforce NOW實現的事情還有很多,例如電影特效的畫麵渲染,高精尖技術研究,醫學研究等等,在此不多做贅述,有興趣的老板們可以問度娘。

  一定得吹一波,這卷子交上來,我給滿分。

AMD——英偉達和英特爾別跑,老子要幹死你們


  實話說,在VR圈,這次掀起最大波瀾的芯片廠,不是英偉達、英特爾這倆“英”,更不是高通,而是一直默默無聞被人嘲諷的AMD。

  CES之前,就有人說AMD要放大招,果然AMD真的就放了大招,而且沒有技能CD一下放了倆:CPU架構Ryzen和GPU架構Vega!

  也就是說,AMD同時向自己的兩個老對手,做CPU的英特爾和GPU的英偉達宣戰。

  以弱者的地位同時向多個強者宣戰,這氣派我隻能想到當年的慈溪太後,當然,人家更屌一些,是同時向十一個列強宣戰。


  AMD高層在郵件中告訴我,公司2016年的整個就是圍繞著Ryzen、LiquidVR、Polaris、VR、ATW、ASW這些關鍵詞的,而這些詞匯,招招都打在VR上。


  那麽效果如何呢?

  從CES現場來說,搭載了Ryzen和Vega同時運行高畫質遊戲的AMD電腦效果,據說“跑分達到70幀,大幅超過GTX 1080”。這似乎預示著,AMD的逆襲之路第一步走得不錯。

  一名AMD內部人士和我笑稱AMD“就像打不死的小強”,對於這種屢敗屢戰、永不言棄的真爺們,我們也要送上滿分。

英特爾——CEO走後門也沒用,我給不及格


  回顧英特爾本次CES,我的內心是崩潰的。因為我實在想不起來,它到底幹了啥?

  說英特爾新耕耘的VR領域吧……Alloy頭盔又被提了起來,弄出來了更多的演示和2017年第四季度發貨這個時間。但實際上,這都是老調重彈。

  雖然說Alloy打得是手部交互和所謂的“融合現實”,但據現場體驗過的人表示,這玩意的手勢交互做得“離Leap Motion還差很遠”。

  至於英特爾的老本行——芯片呢?

  有媒體表示,英特爾本周推出的幾款最新芯片(屬於高端KabyLake係列的一部分),仍然卡在14納米,性能僅勉強超過此前的Skylake係列處理器。


  而英特爾傳說中10納米技術的Canonlake芯片,放在個筆記本裏,在台上放了一段廣告後,就被“請下台”了。

  雖然寒酸,但仍然架不住英特爾CEO畫餅,“我們對Canonlake的性能真的很興奮。”

  逗我呢?!演示呢?CPU的數據呢?那聲自信的“等!等燈等燈!”呢?

  英特爾這張卷子,雖然說有CEO上台想走後門,我還是隻能給他批50分。

HTC——你這卷子我沒法批

  Oculus沒來,索尼不知道在幹啥,這次CES的VR成了HTC的獨角戲了。

  雖然一個人在台上獨舞,但是HTC這次也沒像一些人想象中的那樣拿出什麽屌爆的東西來,移動端VR沒出現,傳說中的Vive2啊、Oasis更是連影子都沒有。


  HTC新放出來的產品嚴格意義來說就兩款,讓頭盔自帶耳機的暢聽頭帶,還有就是被魔視互動CEO王科戲稱為“糖三角”的Vive追蹤器。

  前一個沒什麽意思,基本就是把Oculus的概念裝在HTC Vive上;後一個倒是有那麽點搞頭,起碼現在啥都能變成Vive的“手柄”了。

  隻要把Vive Tracker裝在上麵,什麽球棒、玩具槍、滅火器都能成為Vive的手柄。而這也讓這個產品獲了一家外媒頒得獎。


  但這真的就夠了嗎?作為PCVR中的領頭羊,HTC有義務去滿足人們更多的期待。這份期待就是移動端VR——這也是大家公認未來VR的方向。

  不過,HTC的移動端VR似乎已經不太遠了。一名接近HTC人士告訴我,HTC很快就要推出適配Daydream的手機。

  好戲還在後頭,所以我們這次隻給它打60分。

NOLO VR——做適配別人的交互,讓別人無交互可做


  做NOLO VR的這家公司叫淩宇智控(LyRobotix),似乎是家小公司,這家公司很有意思,在所有人都擠破頭的涉足頭顯領域後,他們選擇做適配所有頭顯的空間定位。

  不得不說這一刀切的十分刁鑽,現實就是目前所有的移動端VR都麵臨著無互可交的問題,甚至大多數一體機也有這樣的痛點,但為此單獨做適配的屈指可數。

  另外,NOLO支持Steam遊戲映射到手機也是一大特點,我在上文提到過Geforce NOW的雲圖形處理能力,試想一下,如果我有一台中等配置的電腦+Geforce NOW+NOLO+任意智能手機+眼鏡盒,是否就可以真正在手機上得到非常接近高端主機的VR體驗呢?

  我們來算一筆賬,中等配置的電腦基本家庭都有一台;智能手機也成了每個人的標配;而眼鏡盒的價格貴的最高不超過600元,便宜的9.9包郵;NOLO VR價格為約為650人民幣;Geforce NOW的使用費用為每小時約9元人民幣。


  這筆賬算下來就是我們最低隻需要不到700元就可以得到接近HTC Vive的Steam遊戲體驗,後續投資為每小時9元,雖然效果顯然無法達到真正高端VR產品的體驗,但線下體驗店的HTC Vive相關產品體驗項目15分鍾動輒百元的費用也的確是攔下了不少人。

  淩宇智控(LyRobotix)這卷子,我給80分,20分扣的是需要依托其他平台。

大朋VR——你可見過一招從天而降的大朋E3 ?


  在CES之前大朋已經蟄伏了很久很深,深到我一度質疑大朋還能否度過寒冬,然而這次CES的大朋的E3亮相讓我打臉了,然而我卻一點兒都不覺得疼,其實倒希望這樣的打臉能更多一些。

  雙目激光定位方案E-Polaris、亞毫米級的定位精度、重量小於300g的頭盔、支持Steam、VR Online、Win10三大內容平台,這一切讓大朋有了可以與“禦三家”分庭抗禮的資本。

  雖然價格還未公布,但支持中高端主機配置已經是用戶的福音,VR不用再綁定一台萬元左右的電腦,而且大朋內部人士告訴我,價位比Vive“更有優勢”。

  待大朋E3的價格公布後,或許在17年會掀起一場高端VR價格戰,讓我們拭目以待。

  大朋這卷子,我暫給75分,25分扣的是現在無法親身體驗到產品,價格和產品具體參數也未給出。雖然有相關人士已經體驗過,並且和我稱讚過大朋了。

Pico——小鳥看看,還真的值得看看?


  我一直對Pico的東西有點莫名其妙的好感,不說別的,對於三歲就開始玩“小霸王”(FC)的我來說,Pico Neo的那個懷舊氣息濃厚的手柄就讓我很有好感。


  其次就是,作為媒體人,有些東西火不火,是可以感覺到的。比如說微軟發了VR頭盔的時候,在穀歌上一搜“VR”,滿篇的都是微軟爸爸慈祥的笑臉。

  而隨著Pico在CES上發布一體機和追蹤定位方案,雖然說沒有像上次那樣“刷屏”,但是至少達到了穀歌新聞上的每一頁都會出現一兩條。

  當然,外媒的缺點就是普遍寫文章都有點軟,不過著名的UploadVR還是對Pico給予了肯定。而相對的,和TPCAST一樣號稱要把VR頭盔的辮子“剪掉”的KwikVR就被他們批得夠嗆。


  我把這話拿去告訴Pico相關人士,他一臉懵逼,不過還是補了一句“確實有不少媒體對我們一體機和定位方案覺得挺不錯的~”

  但是定位和一體機不是Pico一家在做,作為一家創業公司,能否在產品和技術上走出自己的軌道,而不是被大公司無情碾壓,是Pico接下來的課題。

  所以這份答卷,和大朋一樣,我給Pico75分。

KwikVR——當你想考個七十分的時候,其實往往你六十分都拿不了


  KwikVR沒幾個人聽說過,但是說到要把VR頭盔的“辮子”剪掉,大概VR圈沒人不知道這股風潮——從HTC雙十一宣布TPCAST無限套件以來,我們看到了太多了,什麽MoVR、RivVR、IMR……

  KwikVR在CES之前也好像信心滿滿,對自己的技術完全沒有隱瞞,相比TPCAST使用的60GHz帶寬技術,他們采用了較為傳統的5GHz,而12毫秒的延遲也要比前者的2毫秒高個六倍。

  如此坦誠,似乎這點兒差距不在話下,但是實際上呢?


  上麵提過,UploadVR的記者現場測試了,雖然一開始還和連著線沒什麽差別,但後來就失控了。說是“12毫秒的延遲能感覺到,而一旦感覺到之後,你就再也沒心思幹別的了”。

  最後給這款產品基本上判了死刑,“省省錢吧”。

  相對TPCAST的249美元價位,KwikVR的價格是300美元,除了HTC Vive、Oculus兼容外沒有任何優勢。而且據說最終的版本比起現在“沒什麽差別”,那這其中的心態何在呢?

  其實這種心態很類似當年我們上學的時候,複習得差不多了,覺得自己考個七十分蒙混過關了吧,但實際上往往最後出來的結果連六十分都到不了。

  對於這種心態,我隻能打30分了。

愛奇藝——我做一體機很奇怪嗎?


  愛奇藝在CES上的組合太奇怪了。身為一個媒體大廠,居然在CES上搞出來一個VR一體機。

  不過也不用那麽驚訝,愛奇藝在VR這邊本來就好多稀奇古怪的布局。我就知道起碼有三個團隊在和愛奇藝接觸,拍攝VR電影。另外愛奇藝還和TVR合作,搞一個屬於自己的VR遊戲,登陸Gear VR。

  所以說,遊戲、影視這兩大VR內容基本都搞了的愛奇藝,出個硬件又有啥稀奇的呢?


  隻是愛奇藝這次帶來的絕活實在讓人覺得low了點兒,居然把大家看膩了的“VR女友”又搬出來了。而且這“女友”顏值很低,不要說《VR女友》《夏日課堂》,就連某些日本小廠的VR遊戲都沒法比。

  雖然大部分相關人士都對我表示對愛奇藝的一體機很有興趣,但是也許就像愛奇藝高管稱“VR還早”那樣,愛奇藝的一體機也“還早”呢。

  所以這波,我們隻能給他們打60分。

亮風台——走向國際的中國AR廠商代表,勇氣可嘉


  亮風台的內部人員告訴我,他們的展台正對著以色列AR老牌廠商——Lumus。當我問他們有沒有壓力的時候,他四兩撥千斤地告訴我“也可以是合作夥伴嘛”。

  作為采用了以色列inuitive AR芯片的亮風台,此次是帶著自己的HiAR Glasses出展。這並非公司的新產品,搭載的高通驍龍820也並非業內頂尖。不過在交互上,HiAR Glasses內置了集成亮風台圖像識別、物體識別、SLAM等自研核心技術的AR引擎,同時還了實現人工智能語音識別和自然立體手勢操作。

  作為國內少數深耕AR眼鏡的廠商,亮風台的露麵次數並不很多,但是給我的感覺一直是很踏實。


  比如,在談到競爭對手時,亮風台沒有國內某些廠商在PPT上“天下無敵”的陋習,而是實實在在承認,“Lumus的產品我們同事在現場體驗了,的確很棒。這樣的上遊廠商發布新產品對我們肯定是好事兒。AR的發展,需要各個環節的共同推進。ODG跟高通合作,首批搭載驍龍835,釋放的也是有利信號,芯片支持對於AR產品非常重要,ODG是老牌的AR廠商,在推進行業發展上一直在發揮作用。”

  坦誠、低調,這是亮風台給我的感覺,因此這次,我給他們打70分鼓勵一下,也是給國內所有踏踏實實做產品的AR眼鏡公司。

聯想——老兵不死

  據說,此前雷軍曾經把聯想稱為“手機新人”,讓楊元慶老大不高興,畢竟聯想成立時間遠早於小米。但彼時的小米的市值已經大幅超越聯想了。


  而這次CES,聯想的答卷似乎讓人滿意,在VR領域有和微軟合作的VR頭盔,在AR領域也搞出來一個智能眼鏡New Glass C200,旨在幫助職場人士提高工作效率。

  而此前號稱“第一次參加CES”“要發新品”的小米,最後“雷聲大、雨點小”,隻搞了一個白色MiX而已。

  在AR領域,聯想已經是首家對應穀歌AR平台Tango的手機廠商,其Phab 2 Pro至今仍然是市麵上唯一一款對應Tango的手機,隻有同為聯想旗下的Moto Z和華碩ZenFone AR傳出要對應Tango的消息,隻是也還停留在宣傳中。


  聯想在AR似乎還想走得更遠,因此和Kopin達成了合作,成立合資公司。重點關注AR智能穿戴行業方案領域,共同開拓全球AR商用市場。

  不少矽穀的VR公司紛紛告訴我,他們對聯想的VR頭盔很感興趣。而聯想也是微軟的五大頭顯合作夥伴裏,唯一一個頭盔能上手體驗的。其他四位老兄的頭盔都放在玻璃罩子裏,可遠觀不可褻玩。

  同時布局VR和AR的聯想似乎不想再落後一步了,衝著這份壯心不死的心,我給他打80分。

Oculus——Where ARE YOU?


  Oculus這次CES的存在感,幾乎為0。

  作為三大頭顯廠之一,CES是Oculus不該錯過的舞台。畢竟去年今日此門中,Oculus剛剛發布自己Rift頭盔的預訂,呼風喚雨、好不熱鬧。

  一年過去,雖然有Facebook這個有錢的爸爸,Oculus卻“缺席”了。

  原因可能很多,也許是OC3大會上說得太多了,也許是最近的拆分風波讓公司無暇顧及,更也許是在憋什麽大招。

  然而Oculus現在的情況真的樂觀嗎?


  不止一位外國公司告訴我,Oculus國外的市場份額並不高,和PSVR、HTC Vive“沒法比”,在中國、亞洲的存在感更是幾乎為0。Oculus的內容優秀,是它唯一值得稱道的地方。

  就連那台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一體機Santa Cruz,據說體驗了五分鍾,就“熱得不行”。

  所以Oculus到底在幹什麽呢?對於這位沒有出場的同學,我們無從打分,隻是——“我為你們著急啊,真的”。

寫在最後——給CES上的中國展商們


  作為一年一度的盛會,CES已經舉辦50年了。而這一屆,中國企業超過了三分之一。

  對於這種情況,不少人也有別的看法,比如說中國企業雖然“去得多”,但是淪為“打醬油”的;在VR領域,則搬出來“沒新意”“湊熱鬧”“紮堆”這種說法。

  當然,我並不懷疑有抱著“走秀”心態去的國內廠商,但更多的國內企業,還是讓我們看到了希望,讓我想起來一家加拿大VR公司CEO跟我說的,“中國公司和外國實際上在VR領域差距沒有那麽大”。


  就好像做了TPCAST的傳送科技,自從他們剪了HTC ViVe的辮子後,後來者雖然不少,但好像都隻能襯托出TPCAST的套件更加優秀,還沒有聽說有在體驗和數據方麵超越他們的。

  我也相信,隻要用心,不玩PPT、不講故事,中國企業完全有能力領先世界。

  因此,不管是上麵提到還是沒提到的中國廠商,我們在這裏都要給他們打個85分。希望他們在新的一年,再接再厲!

  關注智能電視資訊網news.znds.com,任何電視資訊,盡在你的掌握!

(责任编辑:張鵬)